方面一、全面更新能源互联网相关数据,从政府官方的政策检索,到金融企业的检索和文档、文献科研领域的分析,进行数据的更新。包括典型示范项目的更新,十大热点主题都是进行广泛的调研,更新院士、专家的观点。
方面二、结合形势进行相应内容的完善和补充。在今年的报告里,我们在能源互联网双碳章节下新增了碳和绿色衍生品交易相关的内容。针对学科发展,我们也补充了能源互联网学科建设的内容,这是今年报告与以往有所新增的部分。
10月26-27日,以“应对碳排双控挑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2023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上海举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联盟副秘书长 高峰发布2023《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
为了承接双碳目标,国家也在2021、2022年逐年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这就是能源互联网在双碳目标下核心的纽带和具体的形态。
在2018年,《能源互联网指导意见》发布示范项目开展示范项目开展进入到多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家能源局委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开始编制《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系统性的梳理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方方面面。
随着能源互联网发展,我们认为需要更加明确分析我们国家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如何量化评估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所以从2020年开始也就是双碳目标提出的那年,我们打造年度品牌报告,所以2021-2023年连续发布《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
为了这个报告,我们一系两院一联盟(清华大学电机系、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骨干成员形成了近30人的编写团队,由康院长担任工作小组的组长,由郭老师担任编写组组长,建立相关机制和工作流程,共同推进相关的工作。
方面一、全面更新能源互联网相关数据,从政府官方的政策检索,到金融企业的检索和文档、文献科研领域的分析,进行数据的更新。包括典型示范项目的更新,十大热点主题都是进行广泛的调研,更新院士、专家的观点。
方面二、结合形势进行相应内容的完善和补充。在今年的报告里,我们在能源互联网双碳章节下新增了碳和绿色衍生品交易相关的内容。针对学科发展,我们也补充了能源互联网学科建设的内容,这是今年报告与以往有所新增的部分。
第一章节是总体讲背景和方法论、指标体系,接下来几个章节是从政策、产业、技术、创新和具体发展现状、生态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数据的总结、提升,相对于我们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第八、第九章结合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专项化分析;第十章针对全球视角,不仅仅是中国在做,全世界都在做的一些工作;十一章总结了每年度中国十大热点事件;十二章是行业泰斗针对能源互联网相关观点的更新和汇总。
里面的内容非常多,数据量非常大,今天时间关系不可能非常详尽的给大家展开,而且由于报告篇幅的限制,我们在报告内容里不可能深度解读,希望在座领导和嘉宾能够有时间阅读,给我们予以指导。
有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度的分析来识别进行判断,举个例子我们政策热点分析,在2022年度我们会发现节能减排、数字科技、绿色交易,这是我们政策的热点。
可以看到左下角的图片是我们针对2014年和2022年政策,根据年度进行的分类,大家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数量,最多的是2020年双碳提出的这一年,底下蓝色最长的是整个顶层设计的指标。可以看出2020年双碳提出是我们整体顶层设计构建的年份,随着我们政策更加落实,可以看到第二部分橙色的内容在2020年是最多的也是我们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核心,关注“源”侧,随着“源”新能源大家认知已经非常深入,而这相关的政策数量逐渐在下降。
另外,我们会发现紫色的“荷”侧政策在数量不断增多,我们也意识到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以新能源为主体,一定需要负荷的参与,所以相关政策增加的数量是非常多的。绿色的是能源信息相关的政策,数字化在新时代在双碳下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价值,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会。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在2022年新增39项,产业趋势也是我们能源互联网重要的方向就是带动产业发展,两大方向这些年都是非常明确可以看到的,一方面我们能源企业向着多元化,我们叫多功能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发展。
互联网数字化的企业通过“数字化互联网+”向能源领域迈进,提供能源服务。概念性不多说了,我们看右下角企业数量,大家可以看到2022年度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数量突破20万家,指导意见发布那年(2016年),当年企业数量是9千多家不到1万家。可以说从2016年-2022年我们企业数量翻了20倍,这个产业带动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在2018年做能源互联网企业总结时,当时说比2015年翻了8倍、9倍,每几年翻番,感觉带动效应非常广。
我确实没有想到,到今天能源互联网已经从2015年发展了8年,企业数量还在迅猛的增加,近3年企业的数量几乎翻倍在增长,真正起到了指数级提升,产业引领、扩散效应。
我们在白皮书里也会系统介绍能源互联网的典型技术,横向从多能融合能源网络、信息物理能源系统、创新能源运营模式这几个维度和纵向生产、传输、消费、存储来建设技术体系架构,每年度白皮书我们会选取重点的技术进行阐述,包括这次低碳电力技术和虚拟电厂技术等等。
我们也更新了各项数据,包括学术角度,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在2020年得到了阶跃上升,这三年不断攀升,我们可以看到右边左上角的图,它是明显阶梯式的上升。毕业生数量也在逐渐上升,近五年比较稳定在200人以上,这也是后面我们要讲的,今年我们增加了一个能源互联网专业,我们学科建设,因为教育部在2021年首次将能源互联网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上海电力大学成为首个获批成立该专业的高校,也是我们联盟所在地--上海。
2020年上海电力大学开始建设,2021年我们有西安交通大学,山西工学院;2022年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科技大学在建设本科的专业。另外我们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建设指标,每年都在更新今天不多赘述。
我们每年年度报告会选取一些特色项目,今年选取了五个特色项目,包括大基地的新能源、上海超导属于电力基础技术的示范,也包括信息物理融合,雄安虚拟电厂的技术和信息化特别有特色的新能源云的技术,和其他一些我们储能属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技术,以及光储充BIPV的融合,这样创新的示范。
另外从公众生态现状,我们也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今年新增热点词频储能排在第一,储能也是我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支撑性技术。
我们今年也新增了碳及绿色衍生品交易政策和相关发展现状的介绍,因为我们知道市场的重要性,尤其碳、绿电等等这些市场要融合是促进我们双碳目标的实现,促进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重要的抓手,这里面今年特意新增了这个板块。
今年也评选了新的十大关键事件,其中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中央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第二是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启动,这是我们顶层设计两个重要的节点。另外两个新型储能和氢能也是我们最重要的抓手。
另外我们也分析了行业泰斗最新能源互联网相关的观点,包括今天我们开场主题报告陈维江院士的观点我们也收录在里面,这里面专家一句话可能是我们需要解读很久的,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开了。
我们希望年度报告能够凝聚社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共识,能够为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开展能源革命行动提供相关的参考,共同推进行业快速的发展。这是一项持久工程,我们随时保持跟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雷竞技,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今年9月,受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委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智库团队牵头开展了《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此项研究将基于新型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各环节的需求,结合数字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系统性梳理电力数字化的典型应用场景,提出电力数字基础设施的特征,以及新型电力系
在新一代的互联网里面传感器是终端载体,而传感器的数量是巨大的,和智能手机以及传统的PC比起来,到2023年我们将有147亿机器到机器的连接,占全球连接的一半以上,与国家电网而言我们物联网设备在2020年的时候是5.4亿,到了2030年的时候将到30亿左右。在这么大的规模下我们也面临着异构的挑战,整体而
能源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基础行业,是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保障,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奋力实现能源电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胜10月26-27日,以“应对碳排双控挑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202
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能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动五个中心的建设,全面提升四大功能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探索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
202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能源始终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的关键,在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能源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
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中国将紧紧围绕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核心任务,以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为工作重点,积极响应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行动,参与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国家能源局原信息中心主任梁建勇10月26-27日,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10年来,一大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项目落地,一些以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主线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立,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在深刻改变着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工业革
10月17日,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在公司总部分别会见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沙特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哈立德·古努。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金炜参加会见。辛保安指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运营管理着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持安全运行纪录最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7日,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阿拉善盟“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我盟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雷竞技,但多集中于传统风光发电,业态单一且发展后劲不足。“十四五”期间,应加快探索先进能源模式,推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确定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践行“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的使命,加快构建体系结构优化
今年9月,受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委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智库团队牵头开展了《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此项研究将基于新型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各环节的需求,结合数字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系统性梳理电力数字化的典型应用场景,提出电力数字基础设施的特征,以及新型电力系
在新一代的互联网里面传感器是终端载体,而传感器的数量是巨大的,和智能手机以及传统的PC比起来,到2023年我们将有147亿机器到机器的连接,占全球连接的一半以上,与国家电网而言我们物联网设备在2020年的时候是5.4亿,到了2030年的时候将到30亿左右。在这么大的规模下我们也面临着异构的挑战,整体而
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基本的内涵就是借助于电力电子技术灵活变换频率,在0-50Hz内选择合适的频率,提高输送容量,提高系统的柔性控制能力,应该说是一种高效、新型的交流输电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维江10月26-27日,以“应对碳排双控挑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2023国
能源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基础行业,是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保障,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奋力实现能源电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胜10月26-27日,以“应对碳排双控挑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202
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能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动五个中心的建设,全面提升四大功能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探索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
202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雷竞技,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能源始终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的关键,在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能源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
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中国将紧紧围绕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核心任务,以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为工作重点,积极响应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行动,参与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国家能源局原信息中心主任梁建勇10月26-27日,